著名爱国外交家、教育家厉家祥抗日往事
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有这么一个人,他没有上过前线,但是却让日军非常忌惮,他们曾经多次想要收买他,但是他不为所动,用自己的思想与学识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非暴力不合作”抗争,成为民族屹立不倒的一座精神丰碑。
这个人就是一代抗日文将厉家祥。
一代抗日文将
▲著名外交家、教育家厉家祥
厉家祥(字麟似)是近现代著名的外交家、教育家和学者,也是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圣雄甘地”,是中国抗日救亡的思想领袖,在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外交家,厉家祥曾与顾维钧齐名,是联合国中国分部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国联外交”的主要推进者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他借助国联(联合国前身)等国际组织,为中国抗战有效争取了更多国际社会的支持,并为中国外交赢得了更大空间。
厉家祥主张对外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他的核心抗日外交思想之一就是,要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反日联盟。他曾多次强调,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不能孤军奋战,必须联合苏联及英美等国的力量。若此,中国的最终胜利与日本的最终战败将是必然的。
▲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团
厉家祥曾担任蒋介石的对德外交顾问。蒋介石对他十分认可,称其“学问很好,有才干”。作为沟通中国高层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桥梁人物,厉家祥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团在中国的存续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历史学者研究,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团为中国抗日军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而厉家祥的努力在其中功不可没。
作为教育家与学者,厉家祥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爱国知识青年。他译介了大量日德军事著作。他的军事研究成为中国抗日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依据。
从一位求学日本多年的文化学者,转变成一名誓死抗日的文化斗士,厉家祥有着怎样的不凡经历呢?
与日本的深厚渊源
厉家祥出生于晚清时期杭州的一个名门世家,祖上历代均为饱学之士。厉家祥自小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文化熏陶,年少时便立下了教育救国的志向。
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当年在教育、军事等领域均为世界领先。于是他只身前往日本求学,考取了在日本以少人数精英化教育而闻名的顶尖私立名校——上智大学,学习教育、军事和语言。
其实,厉家祥与日本有着很深的渊源。这可以从他的家族谱系中找到答案。
▲晚清金石篆刻大家厉良玉肖像
厉家祥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晚清金石篆刻大家厉良玉。厉良玉与自己所参与创办的西泠印社是中日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的先驱。他对日本近现代印学和书法影响颇深,作品在日本备受推崇。他与日本诸多艺术名家都是好友。河井荃庐、长尾甲等日本汉学家都曾从其学习篆刻艺术,并藏有厉良玉的篆刻珍品。日本全面侵华后,日军曾大肆搜刮厉良玉的作品,并将其悉数运往了日本,可见厉良玉当年在日本的名声之大。
▲厉良玉金石篆刻作品
厉家祥的高高祖、清代大文豪厉鹗也是一位在日本享有盛誉的中国人,对日本的文学和词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厉鹗的作品影响了日本的很多文学大家,包括明治词坛两豪高野竹隐和森槐南。高野竹隐还效仿厉鹗“以诗论词”,开创了日本词坛的先风。
厉家祥的大哥、二哥和妹夫都是留日高材生。大哥厉绥之毕业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和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名列当时的“日本支那名人录”中。二哥厉尔康毕业于东京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民国时期研究日本军事问题的顶尖专家。妹夫施承志毕业于日本陆军成城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成为新军代表人物、民国的第一批将军。
据统计,二战时期中国的汉奸当中,有留日经历的占到总数的30%以上,居于首位。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有一份编印于1941年6月的《中华留日学生同学会同学录》,这份同学录共有693人,竟全部都是汉奸,且均在汪伪政府任职。
尽管厉家祥与日本素有渊源,但在民族危难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坚决站到了国家和民族一边,与日本人进行着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抗争。
抗日救亡的思想领袖
全面抗战爆发前,厉家祥曾受友人军事理论家蒋百里之邀为其翻译德国军事著作,后又听取了蒋百里的建议,举家由南京迁至上海,全力助其翻译德国军事著作。蒋百里的《国防论》一书能够得以完成,少不了厉家祥这位幕后英雄的倾情相助。
全面抗战爆发后,厉家祥因与国民党高层意见相左,而辞去国民政府职务,投身抗日救国。
抗战期间,他虽不再担任国民政府职务,但仍以自身的影响力,在中国国联同志会、中德文化协会等对外组织的职务和长期以来与欧洲各国外交界、新闻界、军政界、学界等欧方人士保持的友好关系,开展对欧国民外交工作,推进对欧宣传,努力为中国人民抗战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文化界人士在上海租界区高举中英文抗日宣传标语
全面抗战初期,厉家祥与蔡元培、胡愈之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作为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创始成员,厉家祥与蔡元培等联合全国各大高校校长、教授联合发表长篇声明,揭露日军蓄意毁灭中国教育机关的罪恶暴行,并组织救亡协会下设的国际宣传委员会扩大对外宣传,争取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此外,厉家祥还是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的主要成员。该组织被国民政府当局法定为全市抗日救亡团体的“最高组织”,在领导和协调上海各个社会组织和救亡团体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抗日后援工作,尤其在“八一三”淞沪会战期间,更是在配合和支援前线作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海市民在南京路宣誓誓死抗日
上海“孤岛时期”,厉家祥应友人何炳松之邀,任教于暨南大学。期间,他毅然放弃了学术研究工作,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培养学生上,并鼓励学生精忠报国,坚决抗日。
他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也不善扛枪杀敌,但却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一边翻译和研究各类日德军事著作,一边教育和培养年轻的抗日志士,用他的思想和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抗日斗士涌现了出来。
▲由厉家祥译注的《一个军人之思想》署名为厉零士,意为无功之士。
厉家祥的这些翻译研究成果多数都没有署名,他都是在不索取任何报酬地默默奉献,只是希望能为保家卫国尽一份力量,因此他在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和军事理论领域也不为人们所熟知。
1942年上海全面沦陷后,暨南大学被迫迁出了上海,但厉家祥仍选择了留在沦陷区。
用他的话说,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能像两位兄长一样,一个救死扶伤,一个从戎抗日,但是自己也要为民族和国家献出一份热血。所以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抗日活动,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影响着年轻的一代和文化界的志士同仁们。
但是,厉家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引起日本人的不满。因他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声望卓著,又曾留学日本,日本人不愿轻易动他,但对他又甚是忌惮,于是想方设法拉拢他,让他为己所用,把他树为典型。他们采用了各种腐蚀诱惑的手段逼厉家祥出来为他们做事。日本人对厉家祥说,只要他合作,可以给他安排教育部部长或考试院院长的位置。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厉家祥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不卑不亢,找出了各种理由推脱。他曾暗下决心,决不能为日本侵略者服务。
▲文化界人士的抗日救亡活动
这时的他完全可以离开上海,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国家和民族正处在危难之际,他岂能将自己的安危放在首位,所以他一直坚守在上海,默默贡献着他作为一代知识分子的力量,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精英和有志青年。厉家祥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了大批的知识分子,教育家钱均夫、历史学家吕思勉、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上海文化名人都深受其影响。
著名归国科学家钱学森也曾称赞厉家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我们后辈青年树立了榜样”。
厉家祥认为,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侵略者屈服和妥协,真正的强大不是来源于暴力,而是来源于非暴力,来源于内心与思想。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源于甘地,而又有别于甘地。厉家祥认为,只有当不具备暴力抗争的能力时,才应选择非暴力抗争。他并不反对以武力对抗侵略者,甚至认为武力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但他始终坚持认为,文化知识界人士不宜采取暴力抗争的方式对抗日本侵略者,而是应该避实击虚,以长击短,发挥文化人的优势,用非暴力的方式迂回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
由于拒绝与日本人和日伪当局合作,厉家祥家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最后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上海,只留下他和大儿子两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与厉家祥一起留在上海共渡难关,目睹了他如何与日本人抗争的孩子,由于自小切身受到了父亲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后来也成为了一名爱国外交家与教育家。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厉声教。
厉家祥知道自己不能垮下来,不能让日本人得逞,自己已成为了一个象征,如果他没有顶住,多少中国抗日志士都可能受到影响。
厉家祥怀着一颗精忠报国的心,忍受住了妻离子散的巨大悲痛,在一个个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坚守在沦陷区,与敌人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抗争。他深信抗日战争终有一天会胜利。
厉家祥友人顾维钧曾坦言:“家祥为人十分低调,从不张扬,惟有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才真正展露出他的英豪本色。可钦可佩!”
对于厉家祥的民族大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的中国网如是评价:“厉家祥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显示出国不可侮、民不可辱的铮铮傲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宁可食不果腹,妻儿颠沛,也绝不与他们妥协合作,堪称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不少杰出人物,他们有的誓死御敌,有的运筹帷幄,还有的与敌人斗智斗勇。然而,无论是那一种,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值得被后人铭记和敬仰的英雄。
厉声教先生曾言:“或许,后人对抗战历史的永志不忘才是告慰那些抗日忠魂的最好方式。也惟其如此,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才能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延续、传承。”
(注: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end-
文章来源 | 中华网
文字 | 高扬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